Keyboard shortcuts

Press or to navigate between chapters

Press S or / to search in the book

Press ? to show this help

Press Esc to hide this help

M01.4 遮蔽函数与测量现象的数学涌现

定理M01.4.1 (测量过程的遮蔽函数机制)

陈述:第1章遮蔽函数在观察者坐标系中产生测量现象:

证明步骤1:母空间态的观察者分解 原始态:

观察者投影:

步骤2:遮蔽函数的测量权重调制 每个分量的“测量概率“由遮蔽函数调制:

步骤3:归一化和概率解释 归一化:

每次测量得到结果的概率为

步骤4:测量后态的递归坍缩 测量后:(测量结果对应的本征态)

这是观察者投影的数学必然结果。

定理M01.4.2 (量子叠加的数学起源)

陈述:量子叠加态来源于母空间态在观察者坐标系的不完全投影:

证明步骤1:母空间态的丰富结构 母空间态:

包含观察者无法直接访问的无限维信息。

步骤2:投影的信息压缩 观察者只能看到有限维投影:

步骤3:叠加系数的递归起源 系数来源于母空间的递归结构,不是人为假设的叠加。

步骤4:叠加态的数学必然性 只要母空间态涉及多个观察者可达层,就必然在观察者坐标系中表现为叠加态。

定理M01.4.3 (量子纠缠的观察者分离机制)

陈述:量子纠缠来源于多体母空间态的观察者投影分离:

其中

证明步骤1:多体母空间态的统一性 原始态:

在母空间中是统一的数学对象。

步骤2:观察者的独立投影 观察者A:投影到 观察者B:投影到

步骤3:投影后的非可分性

时,态不可分离。

步骤4:纠缠的数学必然性 母空间的统一性与观察者投影的分离性必然产生纠缠效应。

定理M01.4.4 (测量问题的遮蔽函数解决)

陈述:量子测量问题通过第1章遮蔽函数的选择性遮蔽解决:

证明步骤1:时间演化下的遮蔽动态 测量过程中,遮蔽函数随时间演化:

其中

步骤2:选择性衰减的数学机制 不同值的衰减率不同:

  • 测量对应的(不衰减)
  • 其他值:(指数衰减)

步骤3:测量选择的递归机制 测量装置的设计决定哪个值不被遮蔽:

步骤4:“坍缩“的数学解释 不是真正的物理坍缩,而是其他分量被遮蔽函数选择性抑制, 只有分量保持可观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