册 B-3|未之门:面向未来的四条法则
本文是对数学原典的大众化阐释
开篇:未来是可以塑造的吗?
有人说,未来不可预测,所以只能“走一步看一步“。
也有人说,未来是注定的,所以只能“听天由命“。
但其实,这两种说法都不完全对。
真相是:未来有稳定的部分,也有变动的部分。稳定的部分可以预测和塑造,变动的部分需要灵活应对。
未之门,说的就是如何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,在变化中找到方向。
法则九|命纹章:区分“命“与“运“
故事:什么是你能改变的,什么是改变不了的?
有个年轻人,想创业。
他的朋友劝他:“你看,你的家庭背景不如人家,资源也不如人家,这是’命’,改变不了,还是找份稳定工作吧。”
他想了想,说:“家庭背景我改变不了,这是’命’。但我可以选择学什么、和谁合作、怎么做事,这是’运’。我要做的,是在’命’的基础上,尽可能优化我的’运’。”
十年后,他的公司做得有声有色。那个劝他的朋友问他:“你是怎么成功的?”
他说:“我没有成功,我只是把能控制的部分做到了最好。”
法则的核心:命是长期稳定的,运是短期可调的
什么是“命“?
- 你的基因、你的出身、你成长的时代,这些是长期稳定的、很难改变的“底层结构“。
- 就像一个系统的“稳态“,它是由长期积累的因素决定的,短时间内改变不了。
什么是“运“?
- 你今天做什么选择、和谁相处、学什么技能,这些是短期可调的“瞬态扰动“。
- 就像一个系统的“波动“,虽然每次波动很小,但长期积累,可以让你慢慢偏离原来的轨道,进入新的稳态。
所以,聪明人的策略是:接受你的’命’,但不断优化你的’运’。
实践要点:列出你的“命“与“运“
做一个简单的练习:
- 列出那些“你改变不了的“:比如出身、年龄、过去的选择。
- 列出那些“你可以改变的“:比如今天学什么、和谁合作、如何分配时间。
然后,把精力集中在第二个清单上。不要在第一个清单上浪费时间和情绪。
法则十|问符法:用少量信息,快速试探
故事:如何在信息不足时做决策?
有个医生,遇到一个病人,症状复杂,可能是好几种病。
但如果每种病都做全面检查,时间和金钱都耗不起。怎么办?
老医生的做法是:
- 先做最关键的几个检查,排除最危险的可能。
- 根据检查结果,再决定下一步做什么。
- 如果某个指标明显异常,就深入检查那个方向;如果都正常,就换一个方向。
这就是“序贯决策“:不是一次性把所有信息收集完,而是一边收集,一边决策,一边调整方向。
法则的核心:信息昂贵,要省着用
在信息充足的时候,决策很简单:把所有数据摆出来,算一算,选最优的。
但现实中,信息往往是昂贵的:
- 收集信息需要时间。
- 等待信息的过程中,机会可能溜走。
- 有些信息根本无法提前获得,只能做了才知道。
所以,聪明人的做法是:用最少的信息,快速试探;根据反馈,动态调整。
这就是“问符法“的智慧:不是“算无遗策,一击必中“,而是“小步试探,快速迭代“。
实践要点:设定“早期信号“
在做重大决策之前,先设定几个“早期信号“:
- 如果出现信号A,说明这个方向可行,继续投入。
- 如果出现信号B,说明有风险,要谨慎。
- 如果出现信号C,说明方向错了,赶紧止损。
然后,用最小的成本,去试探这些信号是否出现。
比如:
- 你想创业,不要一上来就辞职、租办公室、招团队。先用业余时间做一个小产品,看看有没有人愿意付费。
- 你想换行业,不要一上来就全面转型。先在新领域做一些兼职或者项目,看看自己是否适应。
这样,即使判断错了,代价也不会太大。
法则十一|地脉阵:在空间上优化配置
故事:为什么有些地方特别“旺“?
同样是开咖啡馆,有的地方门庭若市,有的地方门可罗雀。
有人说这是“风水“,有人说这是“运气“。
但其实,背后有很朴素的逻辑:
- 人流量大的地方,客户多。
- 周围有互补业态的地方(比如书店、联合办公),目标客群匹配。
- 交通方便、环境舒适的地方,复购率高。
这就是“地脉阵“:在空间上优化配置,让资源流向最有价值的地方。
法则的核心:空间配置影响效率
不仅仅是开店选址,很多事情都涉及“空间配置“:
- 一个家庭,书房放在安静的角落,效率更高。
- 一个办公室,把需要频繁协作的人放在一起,沟通成本更低。
- 一个城市,把产业聚集在某个区域,会形成规模效应。
这些都是“地脉阵“的应用:通过优化空间布局,提升整体效率。
实践要点:画出你的“资源地图“
做一个简单的练习:
- 列出你的关键资源(时间、金钱、人脉、精力)。
- 画出这些资源的“流向图“:它们现在流向哪里?产生了什么价值?有没有浪费?
- 优化流向:能不能把资源更多地配置到高价值的地方?能不能减少低价值的消耗?
就像调整家里的摆设,看起来是小事,但长期下来,会显著影响你的生活质量。
法则十二|奇迹门:创造小概率事件
故事:幸运的人为什么总是幸运?
有些人,看起来特别“幸运“:
- 想要的机会总能遇到。
- 做的项目总能成功。
- 遇到的人总是贵人。
但仔细观察,你会发现:他们不是“碰巧“幸运,而是“刻意“制造了更多的可能性。
比如:
- 他们参加各种活动,所以认识的人更多,机会自然更多。
- 他们尝试很多方向,所以总有一两个方向能跑通。
- 他们对陌生人保持开放,所以能从意想不到的地方获得帮助。
这就是“奇迹门“的秘密:增加试探的次数,提高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。
法则的核心:奇迹是可以工程化的
很多人以为“奇迹“是不可控的,只能靠运气。
但其实,奇迹是可以工程化的:
- 如果一件事成功的概率是10%,你做一次,成功率是10%。
- 但如果你做十次,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是多少?大约65%。
- 如果你做二十次呢?大约88%。
所以,想要“奇迹“,就要增加尝试的次数。
但这里有个关键:每次尝试的成本要足够低,否则你撑不到奇迹发生的那一天。
实践要点:设计“低成本试错“机制
如何增加尝试次数,同时控制成本?
- 模块化你的尝试:不要每次都“全力以赴“,而是先做最小可行版本,验证方向,再决定是否加大投入。
- 并行多个方向:不要“孤注一掷“,而是同时尝试几个方向,看哪个先跑通。
- 快速止损:如果一个方向明显不行,果断放弃,把资源投到更有希望的地方。
这样,你在同样的资源下,可以尝试更多次,“奇迹“发生的概率自然更高。
收尾:穿过“未之门“
这四条法则,说的都是“如何面向未来“:
- 命纹章:区分“命“与“运“,接受改变不了的,优化可以改变的。
- 问符法:用少量信息快速试探,根据反馈动态调整。
- 地脉阵:优化空间配置,让资源流向最有价值的地方。
- 奇迹门:增加低成本试错的次数,让小概率事件变成大概率。
这些法则,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的方法。
很多人面对未来,要么过度悲观“反正都是命,努力也没用“,要么过度乐观“只要努力,一切皆有可能“。
穿过“未之门“,就是要承认:
- 有些事情确实由“命“决定,你改变不了,但你可以在“命“的基础上优化“运“。
- 信息永远不会完美,但你可以用最少的信息,做出最好的判断。
- 空间配置很重要,优化布局,可以事半功倍。
- 奇迹不是等来的,而是通过增加尝试次数“制造“出来的。
未来不是完全可预测的,但也不是完全随机的。
智慧,就在于区分这两者,并在可控的范围内,做到最好。